科學傳播
中國科學院第二屆科學節武漢分院主場活動在武漢植物園舉行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弘揚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11月2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屆科學節武漢分院主場活動在武漢植物園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分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蔡長塔,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紀委書記梁瓊等領導出席開幕式,院屬在漢各單位8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20000余名公眾參加了此次活動。
“科學節”是向社會公眾展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解讀公眾關注的熱點科學問題,分享科學研究故事,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的大型科技活動。今年科學節主題為“科技報國七十載創新支撐強國夢”。
蔡長塔在開幕式上表示,中科院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將履行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責任與使命,從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全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梁瓊表示,希望通過科學節讓科學的種子在公眾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讓科學精神根植未來中國基因,激勵更多青少年加入科學研究的隊伍,成為我國科技發展的儲備力量。
在主場活動中,中科院武漢分院集合了院屬在漢各單位,在現場舉辦了10余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學傳播活動,讓公眾近距離享受了一場科普盛宴。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帶來了26位誕辰在1919年的院士展板,《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采展》科普主題展,讓公眾感受科研工作者愛國奉獻、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組織中國第9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劉成恕和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隊員程學武兩位科學家和公眾面對面,分享南極科考的經歷。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主題為“認識湖水中的生物”的科技創新成果及科普實驗展示也吸引大家的駐足。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組織人類健康和生物安全知識展示。在現場通過病毒學科普手冊、科普參觀與講解、3D模型、展板、標本等展品以及實踐動手操作等向公眾講述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和時下新發和突發病毒。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通過科普展板對公眾進行了巖土和環保的知識成果宣傳展示。
“這是愛吃肉的捕蠅草,這是一碰就害羞地閉合的含羞草。2000份獼猴桃、微塑料以及自然教育主題的科普手冊,介紹了武漢植物園科研成果,展示了科學研究的流程和科研工作者專注求真、砥礪奮進的科研精神。 ”碰碰香,蟹爪蘭,含羞草,捕蠅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展示了食蟲植物等奇趣植物,向公眾介紹了奇趣植物的特征,養護方式,帶領公眾了解神奇的植物世界,感受植物科學的魅力。武漢植物園還向社會公眾發放了
活動現場,70名中小學生、社會公眾和科技工作者還圍繞“科技、未來、夢想”等主題在70米畫布上畫上科學歷史的精彩瞬間,來獻禮建國建院70周年。
本次科學節活動于10月28日啟動,歷時7天,在中科院12個分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時展開??茖W節活動以科學的多樣色彩為基調,注重科學與文化和藝術的充分融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武漢院屬各單位還為公眾準備了院士專家進校園、實驗室和科普場館開放等各類豐富的科普活動,讓大家充分感受科學與文化、藝術融合的節日氛圍,向社會公眾和院屬在漢各單位科技工作者獻禮。
參會領導發言
活動現場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