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小洪山講壇”第96講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發大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講座以《?;愤\輸事故爆炸對公路隧道的影響分析》為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知名結構抗震、抗爆抗沖擊、結構健康監測專家,廣州大學郝洪教授為師生們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會議由武漢巖土所所長薛強研究員主持,60余名師生參加。
講座伊始,郝洪院士介紹了?;愤\輸事故爆炸的具體案例,指出開展爆炸分析對公路隧道影響分析的重要性;接下來介紹團隊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模擬了爆炸應力在隧道內部的傳播路徑,結合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公路隧道結構響應預測,并結合多場景的模型實驗案例驗證數值模擬結果的準確性;最后分析了TNT等效方法與BLEVE方法與在單隧道、相鄰隧道、雙隧道、跨斷層隧道在內部爆炸響應的力學響應。研究成果在準確計算爆炸力學特征,評估爆炸對公路隧道的結構影響,優化隧道結構從而提高隧道安全性等方面作出貢獻。郝洪院士長期從事結構動力學在結構抗爆、抗震及健康監測方面的應用研究,解決了多個關鍵科學問題和工程難題,郝院士在理論創新、科研項目、學術成果、榮譽獎項以及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成就都為我國乃至全球的土木工程領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會師生們積極發言,踴躍提問,郝洪院士與大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解答了諸多關注的問題,讓同學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此次講座不僅拓寬了與會師生的學術視野,也激勵大家在未來的研究道路上不斷前行,勇攀高峰。
報告結束后,薛強所長向郝洪院士頒發了“小洪山講壇”紀念牌。
郝洪 ,廣州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約翰科廷杰出教授,澳大利亞桂冠學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國際防護結構學會榮譽會士,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國際工程資產管理學會會士。澳大利亞結構健康監測協會顧問、《國際防護結構學報》主編。曾擔任國際防護結構學會、澳大利亞地震工程學會主席,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工程咨詢主席團成員。長期致力于基礎設施安全與防災相關領域的研究,先后獲得了中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和新西蘭等多個政府機構或企業的科研資助,主持過50多項基金項目。研究成果被寫入教科書,及納入多個相關設計規范,并運用于多項重大工程。獲得了60多個研究獎項,如Nishino勛章、 Charles Bubb勛章、John De Laeter研究領袖獎等。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數百篇SCI論文,其中30多篇為高被引,SCI引用33700多次,他引29700多次,H因子95 ,google學術引用46000多次,H因子110。連續多年在SciVal數據庫土木結構工程領域排名第一,多次獲選澳大利亞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兩個領域的年度研究領軍人 ,在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3年全球2%科學家土木工程領域年度排名第6,職業生涯排名第12,在Research.com世界最好工程和技術研究人員中排103,澳大利亞第8,土木工程領域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