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工作動態

工作動態

202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等重點專項水生所獲多項資助

發表日期:2024-12-19阮舒荷,程琳來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縮小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合成生物學”等重點專項2024年度獲批項目發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煒研究員主持申報的項目“黃鱔和鱖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系)培育”以及陶彬彬、何牡丹、梅志剛3名青年科研人員分別主持申報的青年科學家項目“重要養殖魚類鯉基于可控原始生殖細胞的生殖開關育種技術”“草魚配子操作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鄱陽湖長江江豚和魚類聲光融合智能監測與健康評價技術研究”獲批立項。此外,水生所還在參與申報的其他項目中承擔了3個課題“草魚養殖新發疫病的流行規律與發生機制”“多要素背景下重大入侵生物的識別、監測和預警新技術”“光合藻細胞底盤的理性設計和再造”的研究任務。

“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根據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趨勢,針對我國水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重大科技需求,以優質蛋白高效供給、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和資源環境持續利用為目標,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新動能,基于“綠色生態、集約融合、精準高效、智慧智能”的理念,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精準綠色漁業生產體系。水生所此次獲批項目以黃鱔、鱖、鯉、草魚等特色淡水魚和大宗淡水魚作為研究對象,圍繞我國重要養殖魚類重要性狀形成的遺傳基礎解析、高效精準育種新技術創建、優良種質創制和新品種培育、養殖疫病的流行規律與發生機制闡釋等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對支撐我國水產種業創新發展,實現現代漁業的良種化和精準化具有重要意義。

“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專項緊密圍繞“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科技需求,通過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典型區域集成示范,支撐生態監測預警、退化生態系統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促進生態與生產功能協同提升,形成系統治理技術體系,并進行推廣應用。水生所本次獲批青年科學家項目,圍繞關鍵物種長江江豚和魚類精準識別和監測的技術難題,研發新型聲光融合智能識別技術裝備、基于江豚食物網的鄱陽湖水生態網絡模型,形成基于關鍵物種人工智能識別和水生態網絡健康評價的技術體系,可為長江典型湖泊多樣性監測和水生態健康評估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附件: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亚洲人成图片小说